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前晚,正在整修中的即墨烟青路墨水河桥南侧现场,施工人员用铲车下挖时,突然发现一个圆形砖砌的精美墓穴,同时还有铜器和陶瓷器等殉葬品。据即墨博物馆专家现场鉴定,这是清末时期的墓穴,根据墓穴建造风格看,应该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墓地,对研究即墨古城人文历史有较高价值。 一铲下去挖到砖砌墓穴 “快看,这里好像是个墓穴。”前天下午5时许,正在烟青路上施工的一名铲车操作员,突然感觉下面遇...
在黄浦江清淤过程中,发现130多年前的清朝大炮。前天晚上,正在黄浦江十六铺码头附近作业的挖泥船挖出了一枚颇有年份的大炮。昨天,市历史博物馆专家赶往现场进行了初步鉴定,这枚大炮距今有130多年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大炮长度不足两米,炮口的直径约15厘米,壁厚约4厘米,重量超过了1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薛理勇在辨认后认为,这是一枚清朝兵舰上的传统国产将军炮,这是首次在黄浦江市中心流域发...
《清敕修大藏经》经版修复保护工作现场上午对媒体开放。记者程功摄 近七万块270多年前的木质经版将经过清洗重新付印。今天上午记者在《清敕修大藏经》清洗保护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对大藏经进行保护的第一道工序清洗经版。 《清敕修大藏经》一般称为“大藏经”,简称“龙藏”。其经版是我国保存至今唯一一套木板雕刻的汉文大藏经版,它是中国最后一部官刻大藏经。全...
日前,汉阴县文保部门在该县平梁镇二郎村成家老屋发现两块清代匾额。据介绍,匾额的主人均系清朝同治年间的翰林。 被发现的两块匾额,一方是成廷贵的功名匾,中间题写着“干城续詠”四个大字,落款为“同治十一年小阳月二十九日谷旦”,右边竖写着“钦加翰林院孔目衔汉阴厅儒术上堂加三级纪录五次传为”,标名了成廷贵功名身份;另一方是众亲族贺送翰...
来自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的消息,中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草原发现清朝康熙帝征战以葛尔丹为首领的蒙古准噶尔部落时的屯兵遗址。 这个遗址名为阿德根哈里雅尔遗址,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境内。此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的房屋建在地面上,地表露出47条大小不一、形制多样的火炕,可能为上级军官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遗址东部共计有290余处排列整齐的房屋,全部为半地穴式,门向南开,可能为普...
“克东满绣”是黑龙江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企业运作的方式,这项一度濒临灭绝的传统工艺不仅恢复了生机,还迅速实现了产业化,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黑龙江省克东县北方满绣艺术工艺品有限公司传承、发展“克东满绣”的经验,值得借鉴。 满绣重现荣光 兴起于14世纪初的满绣,辉煌于清代,令当时帝王的龙锦与朝廷文武官员的官袍尽显华荣,被称为“...
光绪皇帝泡脚用什么药方?最近,新发现的清朝最后一任太医院掌印御医任锡庚的《任锡庚御医手稿》中有了答案:该方中共有包括红花、牛膝草等11味中药。 手稿包括多本宫廷御用秘方,以及御医为光绪、宣统两位皇帝和慈禧太后看病的病历笔记。任锡庚是清朝最后一任太医院掌印御医,他20岁入清内务府太医院,为光、宣两朝御医。 光绪泡脚药方通过对身体外部尤其是足部的热水浸泡、清洗,使药物通过毛细循环进入人体,达到调理...
蓬莱城内出土 清朝著名古桥 近日,蓬莱市文物局接到报告,在原驻军木器厂十字路口处的工地上,发现蓬莱城内的著名古桥——草桥。 据蓬莱市文物考古人员现场勘查,古桥位于地下1米处,南北走向,长6.4米、宽4.6米、高2.1米,单拱横跨密汾河故道,发现时保存完好,东部中间券石上刻有“草桥”二字。另外,在桥头券石上还刻有“光绪丙申草桥宋宫保捐修”文字。 ...
西藏昌都地区边坝县拉孜乡达孜村近日发现一清朝时期石刻群,总数达140余件。 据文物专家介绍,文物调查部门通过对达孜遗址各房间的勘查发现,遗址的一房间内存有多件精美石刻。石刻为独立单件品,刻于岩石或卵石之上,展现了佛、菩萨、护法神等多种佛教图像。 经清点,共有140余件,其中最大石刻高为85厘米,宽64厘米,规模较小的石刻较多,直径约为25厘米。石刻具有显著彩绘痕迹,细节刻画深刻,形态栩栩如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